若非對盆栽矮化有興趣的格友 , 我建議您可以轉台了 , 勉強看下去只會讓您打瞌睡或一頭霧水 ~

必須先聲明 : 以下論述適用在盆栽造藝方面 , 並非全然適用在其它樹種 , 若因比照以下技法施行於其它植物而導致損失 , 恕不負責 ! 哈哈 ~

前言 :
為了控制盆樹的生長(矮化) , 並能在有限空間的盆缽中存活 , 除了限制其地上部枝葉的生長(縮小) , 更須對地下部的根系作處理(促進新根系的分生) , 藉由剪枝與修根換土讓盆樹有機會分化出新生細胞展現活力 , 凡是以盆養方式栽種的植物 , 不論盆器大小 , 都會面臨舊根塞滿盆器而使植物生長停頓或態勢逐漸衰弱 ... 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 這也是為何如此強調 "修根換土" 的重要性 .

若僅是單純的將原植栽以不破壞土球及不裁剪根條的方式換成較大的盆器填入新土種植 , 那只能稱 "純換盆" , 在任何時刻都可以進行 ! 也不用刻意執行修根換土的前置作業 .
"純換盆" 的方式與以下要探討的內容並無關聯 . (您還沒轉台呀 ! 嗯 ~ 有耐心 , 如果您是這方面的好手或有任何疑問歡迎您指教唷 ~)

大概有人會質疑現在換土修根這個動作適合嗎 ? 並不是所有樹種都適用喔 !
在臺灣南部平地的氣候現在還算是很溫暖(熱)的 , 以雜木類而言 ... 在冬天來臨時還是有不少植物會繼續生長並沒有明顯的休眠情形 , 專業栽培者為何能在一年內修根換土四次呢 ? 訣竅就是配合地理氣候針對不同植物精準控制其生理週期 , 另一要點是 ~ 盆器越小或生長速度快的植物其修根換土的次數就必須越頻繁 .


圖(一) 10 / 16 前一個月已經開始加強肥培管理 , 現在準備剪枝剃葉 , 先做左半邊六盆

一 . 先肥培養壯
之前有一批黃槿原定要於 8 ~ 9 月進行修根換土 , 因為發生了一些緊急情況 , 所以拖到現在才進行 .
在修根換土前一個月需要先充分肥培 , 可以由圖(一)中看出黃槿長得很茂盛 ! 為了讓修剪前後有個比對 , 所以左下方有三盆已經先理好了頭 ! (即剪枝與剃光葉) 有些新手在栽培階段急於修剪 , 欲在短期內就達成枝繁葉茂的程度 , 卻忽略了植物的生長週期 (生理) 必須提供正確的管養程序 , 澆水 , 施肥 , 日照 , 修剪 , 整根 .... 沒計劃性地想剪就剪 , 不僅無法達成所要的樹型目的 , 更容易讓樹勢越剪越弱甚至死亡 , 或是造成幹枝粗度比例不均衡 (枝幹無粗細之分 , 喪失年代感) , 盆栽造藝方面對幹枝比例的要求較高 , 以扦插苗或實生苗來說 ~ 樹苗在前三年幾乎都是在養肥樹頭與第二代分枝 , 若是花果類盆栽 , 在樹型還未培養到位前 , 將刻意不使其開花結果 , 不論是否為栽培階段或成品樹 , 每年的修根換土是至少要做一次的 .


圖(二) 10 / 17 分兩批 (兩天) 進行修枝剃葉 , 這樣修根換土時也可以分成兩天進行 , 不致太累人

二 . 剪枝剃葉 (剪枝技巧在此暫不討論)
這一天(10 / 16)先處理左半邊六盆(圖一 : 左半邊) , 隔天(10 / 17)再處理右半邊五盆(圖一 : 因為葉子遮住所以根本看不出來有幾盆 )
特別注意 ! 圖(二)剪枝剃葉後就要控制澆水了 , 由於沒有葉子 , 水份蒸散作用降低 , 水份比較容易滯留在土壤中 , 也為了在換盆時清理土壤與根系整理能較為便利 , 所以保持土壤稍乾或微濕會比較好 , 此時根枝葉的比例是失衡的狀況 , 根多葉少 , 因此盆樹會將能量集中在長新嫩芽葉上 , 若盆樹健康狀況好就能在 3 ~ 5 天內見到全株枝椏冒出眾多的新芽 , 如盆樹健康不佳 , 隨之而來的是較少的新芽萌發與部份枝條萎縮乾枯 ! 接下來每天務必要仔細觀察新芽萌發的情形 .


圖(三) 整盆拉起時很明顯可以見到根由盆底延伸到下方的淺盤土壤中 , 形成 "偷吃根" 的現象

三 . 新芽剛萌發就是修根換土的最佳時機
通常剪枝剃葉後 , 3 ~ 5 天會有新芽萌發 , 微小的綠芽冒出時就是換土修根的最佳時機 ! 切莫等到新芽開展成葉片才要動作 , 當多數的嫩芽成長為葉片時 (準備光合作用) 才進行修根換土的動作 .... 有九成九的盆樹都會一命嗚呼 ~ 所以要把握新芽剛萌發的這個最佳時機 !
見圖(二) 我採用四吋或五吋盆來控制樹頭與根盤的大小 (小品) , 並用兩個大的方形淺盤 (有排水孔) 盛土 , 再把四吋盆擺在上面 , 讓盆樹的根可以延伸到盆底 , 圖(三) 挖起來時可以見到 "偷吃根" 的現象 , 會這樣做的理由是四吋盆雖可以控制樹頭與根盤的大小 , 但四吋的盆器容積不夠大 , 黃槿是根系十分發達的樹種 , 栽培一段時間後 (約 2 個月) 根系會塞滿盆中進而影響盆樹的生長 , 其實我這樣的擺置是太密集了 , 每個方形盤應該置放三盆或四盆為佳 , 避免枝條伸長時互相遮蔽到陽光 .


圖(四) 堆肥與舊土的運用

四 . 調配栽培介質
圖(四) 左邊是堆肥 , 右邊是原先栽種黃槿的舊土 , 將兩者以 1:2 ~ 1:3 的比例混合 , 黃槿對土壤並不挑剔 , 每次換土時只要在舊土中添加堆肥即可 , 日後再於施肥方面加強 , 要講究的話 ~ 得將舊土用篩子過濾掉細粉塵 , 並用清水淋洗舊土 , 再曬過或消毒 .... 甚至以新土換掉一半舊土 .... 根系較敏感的樹種就要這樣做 , 黃槿則不用如此麻煩了 ! 是學習盆栽的入門樹種之一 .


圖(五) 清除掉根部土壤後的樣子 (第二批 10 / 20) , 圖片中的根已經剪去不少 , 原先的根系更多更長

五 . 修整根部
細節可以參考之前發表過的內容
壽娘子 (臭黃荊) 的修根換土作業
原先擺放在下方的方形淺盤要將土壤中殘留的黃槿根系清除乾淨 , 將舊土曬過或消毒之後並加入堆肥與之混合 , 先不要加入任何肥料 !


圖(六) 進一步縮短根系的長度 , 不要讓細根在空氣中曝露太久 , 稍乾時可以將根部噴濕

六 . 事後管理
完成修根換土作業後 , 若遇多日豪雨需稍微閃避以免土壤長期過濕 , 在較炎熱的季節時 , 可以置於半日照場所 , 視生長情況再慢慢增加日照 , 由於我這裡的日照不是很長 , 目前則置放於平常的管理處所 , 此時水份蒸散作用受氣候溫度與風的影響較大 , 給水必須留意土壤含水狀況 (剩五分濕度再澆) , 不要急著給肥 , 一個月過後或視葉子生長的情況再漸漸施肥 .

 
圖(七) 10 / 20 剛完成修根換土作業時 , 需立刻澆足水份

眼尖的您有沒有注意到黑色的方形淺盤旁邊的排水孔有白色的痕跡附著 ... 那是肥料鹽 (長期施肥累積所造成) , 應該要刷洗乾淨 ... 以免影響根系生長 ... 也沒有將每一盆用塑膠繩固定 ... 有點懶了 ~ 呵呵 ~

如果有遺漏某些步驟或細節 , 會隨時來補充修改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達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